最新消息

2025香港施政報告懶人包: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

新聞稿發佈日期:9/28/2025


2025年香港施政報告於2025年9月17日由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,主題為「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」,旨在通過深化改革、融入國家大局、鞏固國際地位及提升民生福祉,推動香港「由治及興」。報告聚焦治理、經濟、產業、教育、民生等多領域,強調以市民為本,鞏固「一國兩制」優勢,並回應全球挑戰。





1.「一國兩制」與治理升級



香港作為「一國兩制」示範城市,2025年施政報告將維護國家安全及「愛國者治港」放在首位,確保長期穩定。報告提出強化治理體系,通過制度創新提升行政效率。具體措施包括設立「部門首長責任制」,明確高級官員問責,確保政策執行力;成立「AI效能提升組」,利用人工智能優化公務流程,如審批、數據分析等,預計節省20%行政成本。此外,報告強調愛國主義教育,將2025年定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,計劃舉辦大型展覽、校園講座及文化活動,推廣中華文化,增強年輕人國家認同感。公務員培訓也將升級,新增國情課程及危機管理模塊,確保團隊適應國際挑戰。



這些措施回應了2024年施政報告的基礎,進一步將AI融入治理,顯示政府對數碼化轉型的重視。對市民而言,這意味更高效的公共服務,但也需關注數據私隱問題。企業可探索與政府合作開發AI工具,搶佔數碼治理商機。整體而言,強化治理將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穩定根基,為經濟及民生發展提供保障。





2. 北部都會區大加速



北部都會區被定位為香港未來20年的經濟增長引擎,2025年報告大幅推進其發展。成立「北都發展委員會」,由高層領導,下設專責組,專注簡化行政程序及制定專屬法律,預計縮短項目審批時間30%。重點項目包括河套深港科技合作區及新田科技城,目標打造國際創科中心,吸引AI、生物科技企業進駐。報告提出「拆牆鬆綁」,加快土地開發及交通基建,如高鐵延伸及跨境巴士網絡,預計2030年前提供10萬個就業機會及20萬住宅單位。



與2024年相比,2025年更注重執行速度,新增跨部門協調機制,解決以往土地爭議問題。對市民來說,北部將帶來更多房屋及工作機會,尤其利好年輕人及創科人才。企業可把握基建及科技園投資機會,特別是內地及國際企業可利用優惠政策落戶。挑戰在於平衡生態保護與開發,政府需確保可持續發展。此舉不僅回應房屋短缺,也為香港融入大灣區增添動力。





3. 產業革新,經濟起飛



報告將產業革新作為經濟復蘇核心,聚焦「新質生產力」。政府推出優惠政策包,涵蓋稅務減免、土地補貼及科研資助,重點發展飛機回收、生命健康科技、AI及數據科學等新興產業。飛機回收產業將利用香港航空樞紐優勢,預計創造5000個綠色就業崗位;生命健康科技則結合河套區科研資源,吸引國際藥企。AI產業將推廣應用場景,如智能交通及金融科技,預計2025年相關市場增長15%。報告還鼓勵內地及國際頂尖企業落戶,提供一站式服務,簡化註冊流程。



相比2024年的「再工業化」,2025年更注重綠色及數碼化轉型,與全球趨勢接軌。對市民而言,新產業將帶來高薪職位,尤其利好STEM畢業生;企業則可利用政策紅利,拓展業務。挑戰在於競爭激烈,需確保本地人才技能匹配。報告預計帶動GDP增長至3.5%,為經濟注入強心針。





4. 融入國家,走向國際



香港作為「超級聯繫人」,報告強調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及國際角色。政府將推廣數字貿易,建設大宗商品交易平台,助企業開拓內地及東盟市場。報告提出「引進來、走出去」策略,鼓勵香港企業參與「一帶一路」項目,同時吸引全球資金進入大灣區。交通基建方面,推進「八橫兩縱」高鐵網絡及跨境物流,預計縮短大灣區城市間通勤時間20%。



與2024年相比,2025年更強調數字化及全球供應鏈角色,如支持跨境電商及數據流動。對市民來說,這意味更多就業及創業機會,尤其在貿易與物流領域;企業可利用香港「出海」平台拓展海外市場。挑戰在於國際地緣政治風險,需靈活應對。此舉將強化香港作為國際橋樑的地位,預計吸引100億美元外資。





5. 鞏固國際中心地位



報告致力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、貿易、航運、航空及法律中心的地位。金融方面,強化股票、債券及黃金市場,推綠色金融及金融科技,預計2025年綠色債券發行額增30%。航運上,發展「鐵海陸江」聯運及綠色港口,推數字化物流系統。航空方面,推進「機場城市」計劃,擴建三跑系統,預計貨運量增15%。法律服務則推國際調解院及仲裁中心,吸引全球爭議解決業務。



與2024年相比,2025年更注重數碼化及綠色轉型,如港口智能化。對市民而言,這些措施創造高端就業;企業可把握金融及物流商機。挑戰在於全球競爭,需保持政策靈活性。此舉將鞏固香港國際影響力,預計吸引50萬高端旅客。





6. 教育科技人才三合一



報告提出打造國際教育與創科樞紐,吸引全球人才。措施包括放寬大學自資收生限制,新增2萬宿舍床位,推動應用科學大學發展,提升DSE國際認受性。政府還計劃擴展國際學校,吸引留學生,預計2025年國際生增10%。



與2024年的Top Talent Pass相比,2025年更強調教育與科技融合,推廣STEM及職業資格互認。對市民而言,這提供更多進修機會;企業可招聘國際化人才。挑戰在於教育資源分配,需平衡本地生權益。預計帶動教育產業增長12%,為創科發展奠基。





7. 民生關懷:住得好、老得安



報告延續房屋供應目標(30萬單位),加速北部都會區供地,預計2027年前新增5萬公屋單位。安老方面,推「樂齡科技」,如智能家居及健康監測,改善長者生活。文化旅遊則結合夜經濟,推IP聯乘(如Chiikawa打卡點),預計旅遊收入增10%。



與2024年相比,2025年更注重科技應用及可持續民生。對市民而言,住屋壓力減輕,生活更便利;企業可投資安老及旅遊項目。挑戰在於執行效率,需監察進度。





總結



2025施政報告勾勒香港改革藍圖,預計帶動經濟、民生及國際地位全面提升。想深入了解?瀏覽policyaddress.gov.hk/2025!


資料原文: 亞洲新聞稿聯綱: https://www.pressasia/content/10/2025香港施政報告懶人包: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

關於 Press Taiwan

關於我們

公司使命

Press Taiwan 台灣新聞稿聯網致力於為有意向台灣發展、在台灣宣傳的品牌服務與消費者建立專業傳訊渠道,打破主流社交媒體演算法埋藏的傳訊方式。

企業精神

我們秉持專業、創新、誠信的精神,為有需要的公司、初創、中小企、小店或自由職業者建立傳訊網絡平台。結合亞洲傳訊網絡,同時把消息傳播到海亞太地區。

平台簡介

Press Taiwan 是一個專業的新聞稿發布平台,專注於幫助各類企業在台灣市場建立有效的傳播渠道。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,社交媒體算法常常限制了品牌訊息的傳播範圍,使許多有價值的內容無法觸及目標受眾。

我們通過專業的新聞稿撰寫、媒體關係建立和多平台發布,確保您的品牌故事能夠精準傳遞給媒體、潛在客戶和合作夥伴。我們的服務不僅限於新聞稿發布,還包括媒體訪問安排、EEAT(專業性、權威性、可信度)文章撰寫、內容審核與優化等全方位傳播解決方案。

通過我們的亞太地區媒體網絡,您的訊息不僅能在台灣本地傳播,還能擴展至整個亞太地區,最大化品牌影響力。無論您是初創企業尋求曝光,還是成熟品牌希望鞏固市場地位,Press Taiwan 都能為您提供量身定制的傳播策略。

最新消息

如何以新聞稿及傳媒訪問,建立品牌影響力

在當今信息爆炸的商業環境中,如何讓您的品牌脫穎而出,成為目標受眾的首選?新聞稿和媒體訪問作為傳統卻依然極具效力的公關工具,能夠為品牌建立權威性、可信度和廣泛的知名度。本文將詳細探討如何有效利用這兩種工具,為您的品牌創造最大價值。

新聞稿的戰略價值與撰寫技巧

新聞稿不僅僅是宣布消息的工具,更是塑造品牌形象、建立行業權威的重要媒介。一份優質的新聞稿應當具備以下特點:

首先,新聞稿必須具有真正的新聞價值。媒體編輯每天收到大量投稿,只有那些具有時效性、影響力或獨特性的內容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。這可能包括產品發布、重大合作、行業洞察、業績里程碑或社會責任項目等。在撰寫新聞稿時,應採用倒金字塔結構,將最重要的信息放在開頭,確保即使讀者只閱讀前兩段也能掌握核心訊息。

其次,新聞稿的語言應當專業且易於理解。避免使用過多行業術語或營銷套話,而是以客觀、中立的角度呈現事實。同時,加入相關數據、專家觀點或用戶案例能夠大幅提升內容的可信度。例如,與其簡單聲稱「我們的產品提高了效率」,不如提供具體數據「使用我們的解決方案後,客戶的平均處理時間減少了40%」。

最後,新聞稿應當包含豐富的媒體元素和多樣化的引用來源。高質量的圖片、信息圖表或視頻資料能夠增加稿件被採用的機會。同時,引用公司高管、行業專家或用戶的評價,能夠為內容增添真實性和多維度的視角。

媒體訪問的準備與執行策略

媒體訪問是建立品牌人性化形象、深入傳達品牌故事的絕佳機會。成功的媒體訪問需要精心準備和專業執行:

在訪問前,必須明確訪問的核心訊息和目標受眾。根據媒體的讀者群和風格,調整談話的重點和表達方式。準備3-5個關鍵訊息點,並為每個訊息點準備支持性的案例、數據或故事。同時,進行模擬問答練習,預測可能遇到的挑戰性問題,並準備得體的回應。

在訪問過程中,受訪者應當保持真誠、專業且具有親和力。避免使用過於技術性或內部化的語言,而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表達專業觀點。善於講述故事,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、生動的案例,能夠讓受訪內容更加吸引人且易於記憶。同時,注意身體語言和聲音語調,這些非語言因素同樣影響信息的傳遞效果。

訪問結束後,主動提供後續資料和聯繫方式,方便記者需要補充信息時能夠及時取得聯繫。如果可能,建議對最終發布的內容進行事實核查,確保所有信息的準確性,但應尊重媒體的編輯獨立性,避免過度干預內容角度。

整合新聞稿與媒體訪問的綜合傳播策略

新聞稿和媒體訪問不應孤立進行,而應當作為整合傳播策略的組成部分,相互配合,產生協同效應:

一種有效的策略是利用新聞稿宣布重要消息,隨後安排系列媒體訪問,深入探討相關話題。例如,先通過新聞稿發布新產品信息,然後安排產品負責人或行業專家接受媒體訪問,詳細解釋產品的創新點和市場意義。這種方式既能夠保證基礎信息的廣泛傳播,又能通過深度內容建立專業權威。

另一種策略是將媒體訪問中的精彩觀點提煉為新聞稿的素材。一次深入的媒體訪問往往會產生許多有價值的見解,這些內容可以重新包裝為多篇新聞稿或專題文章,延長傳播週期,擴大影響範圍。

無論採用何種策略,關鍵在於保持訊息的一致性,同時根據不同媒介的特點調整表達方式。新聞稿適合傳遞事實性、結構化的信息,而媒體訪問則更適合展示品牌的人性面、價值觀和專業見解。

衡量與優化傳播效果

實施新聞稿和媒體訪問策略後,必須建立有效的評估機制,衡量傳播效果並持續優化策略:

傳統的衡量指標包括媒體覆蓋範圍(發布媒體的數量和質量)、潛在觸達人數、廣告價值等值以及社交媒體分享量。然而,在當今的傳播環境中,更應關注與業務目標直接相關的指標,如網站流量、潛在客戶生成、品牌搜索量增長以及實際銷售轉化。

通過分析這些數據,可以了解哪些類型的新聞稿或訪問話題最能引起目標受眾的共鳴,哪些媒體渠道最能帶來高質量的互動,從而調整未來的傳播重點和資源分配。

此外,定期進行媒體關係評估,了解關鍵記者、編輯對您品牌的認知和態度,有助於建立更加穩固、互惠的媒體合作關係。長期而言,這種關係投資往往比單次傳播活動帶來更持久的價值。

結語

在新媒體層出不窮的今天,新聞稿和媒體訪問作為經典的公關工具,依然保持著不可替代的價值。它們能夠為品牌建立權威性、可信度和深度的情感連接,這是許多短期營銷活動難以達到的效果。

通過系統化的策略、專業的執行和持續的優化,新聞稿和媒體訪問能夠成為您品牌傳播工具箱中的核心武器,幫助您在嘈雜的市場環境中脫穎而出,建立持久且有意義的品牌影響力。

Press Taiwan 擁有豐富的媒體資源和專業的傳播經驗,能夠為您提供從策略規劃到執行落地的全方位服務,幫助您的品牌在台灣及亞太地區建立強大的傳播影響力。

常見問題

Press Taiwan 與其他新聞稿發布平台有什麼不同?

Press Taiwan 不僅提供新聞稿發布服務,更注重建立完整的傳播生態系統。我們擁有專業的內容創作團隊、廣泛的媒體關係網絡,以及針對台灣和亞太地區市場的深度了解。我們提供從策略規劃、內容創作到多渠道發布的全流程服務,確保您的品牌訊息能夠精準觸達目標受眾。

新聞稿發布後,通常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看到效果?

新聞稿發布後的效果可分為短期和長期兩個層面。短期內,新聞稿通常在發布後24-48小時內獲得最大的媒體關注和讀者瀏覽。而長期效果則體現在搜索引擎排名提升、品牌知名度積累和潛在客戶轉化等方面,這些效果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顯現並持續發揮作用。

對於初創企業或小型企業,有哪些適合的傳播方案?

我們為不同規模的企業設計了多種靈活的傳播方案。對於初創和小型企業,我們推薦從基礎新聞稿套餐開始,這種方案成本效益高,能夠幫助企業建立初步的媒體存在感。隨著業務發展,可以逐步升級到包含媒體訪問、專題報道等更全面的服務。我們的顧問可以根據您的具體需求和預算,提供個性化的建議。

如何衡量新聞稿和媒體訪問的投資回報率?

我們提供全面的效果評估報告,包括媒體覆蓋範圍、潛在觸達人數、社交媒體分享量、網站流量變化等多項指標。對於更注重業務成果的客戶,我們還可以追蹤新聞稿發布後的潛在客戶生成、銷售諮詢增長等直接與業務相關的數據。此外,品牌搜索量、社交媒體提及量等指標也能反映品牌知名度的提升。

Press Taiwan 的服務範圍僅限於台灣嗎?

雖然我們的總部位於台灣,但我們的媒體網絡覆蓋整個亞太地區,包括香港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日本、韓國等重要市場。我們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,制定針對特定地區或全亞太地區的傳播策略,幫助企業拓展區域市場影響力。